見“微”知著丨微量元素——銅
發布時間:
2022-06-27 10:08
來源:

微量
元素
銅
WEI LIANG YUAN SU

01
銅的吸收
很久以來,動物日糧中銅添加劑主要以無機鹽(硫酸銅、碳酸銅等)形式供給,此類銅添加劑易與飼料中其他營養素發生拮抗,具有易分解、吸收率低、適口性差、易中毒、營養單一、排泄率高及污染環境等特點。
且無機銅化學結構不穩定,會與植物性飼料中的某些酸根結合成不易被動物吸收的難溶性鹽而排出體外,從而影響銅的吸收。

小肽螯合銅由小肽和銅元素在一定條件下經螯合制成,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能夠有效緩解鐵、鋅等對其的頡頏作用,而且在消化過程中銅離子得到有效的保護,減少腸道內環境和物質對它的影響,通過小肽獨特的吸收通道被機體吸收利用,從而提高機體對銅元素的利用率。
02
影響機體內銅吸收利用的因素
1
飼料因素
我國飼料基本特點為:餅粕類飼料含銅量較高,動物性飼料、草粉、葉粉、糠麩類飼料次之,谷實類飼料含量最低。動物對不同飼料中銅的利用率不同。
飼料中一些營養性物質也影響動物對銅的吸收利用,例如有研究表明飼料中蛋白質的水平低可降低銅的生物效價。
飼料中某些礦物元素如鈣、鎘、鋅、鐵等能顯著影響銅的吸收利用,其中關于鋅和鐵的報道較多。研究表明,當日糧鐵水平高于正常需要量時,可降低肝銅貯量,這說明了鐵對銅吸收的抑制作用。Rithie和Dogoey的研究指出,補鋅可降低肝銅量,同時還可以阻止銅中毒。
因此,在設計配方時,對于微量元素要兼顧各種因素,充分考慮各元素之間的關系,找出適當比例,以控制它們之間的頡頏效應。
另外,飼料中植酸鹽能與銅生成穩定的絡合物從而降低銅的吸收和利用。
2
動物自身因素
不同種類的動物由于消化結構的差別,對銅的吸收利用也不同。反芻動物和非反芻動物就有很大差異。國內外的許多研究指出,高劑量的銅可提高豬的日增重和飼料效率;而對肉雞則無顯著影響。
同一種動物不同的生理狀態也會對銅吸收利用率產生影響,雌性激素的分泌可導致血中銅量的增加。
3
銅的形式
像電子產品一樣,微量元素也在迭代更新。從傳統的無機鹽到最近常討論的小肽螯合鹽,不同形式的微量元素在吸收效率、適口性、穩定性方面都存在著差異。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們提到的很多試驗結果,證明了小肽螯合銅在提高動物生長性能、維護正常生理生化過程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并且在低用量、低排放、高吸收方面具有出色的應用效果。
03
銅在畜禽中的應用
銅作為一種必需的微量元素,不僅具有抗氧化、參與機體免疫調節,提高機體免疫力,維持鐵的正常代謝,利于血紅蛋白合成和紅細胞成熟等功能,而且對維持動物皮毛色澤也有一定作用。
尤其對于斷奶仔豬來說,其胃腸道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添加銅后能夠改善其吸收環境,從而提高增長速度。
對于畜禽繁殖性能方面,銅對維持動物正常的妊娠、繁殖率等具有重要影響。缺銅會導致畜禽繁殖率下降,公畜表現為性欲下降,精液減少,母畜表現為不孕、出現死胎等。
在使用微量元素時,只有適量添加才能最大限度發揮銅的功能,銅缺乏和銅中毒都是不可取的。
銅中毒是動物攝入過量的銅而發生的腹痛、腹瀉、肝功能異常、貧血、繁殖障礙等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我們傳統上添加的無機銅由于其生物效價低、成本低廉,往往會超限量添加。
新一代小肽螯合銅具有更高的生物學效價,能起到低用量,高吸收,低排放的效果。

相關新聞